3)第1192章 ,国之重器_大明镇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大大小小的造船厂都学习天津造船厂,重视木匠、培养木匠,所以才有了大明强大的造船业。

  大明大大小小的钢铁厂也同样在学习密云铁厂,对铁匠重视,这才有了大明强大的炼钢企业。

  但这些显然都是只看到了表面,工匠晋级只是最初、最表面的东西。

  真正高段位的应该是科学家、是工程师,弓箭只是研究如何使用、打造东西,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却是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

  当然了,现在大明还普遍都是用工匠一词来说,唯有刘晋所创办的诸多学校,已经逐渐的脱离原先工匠束缚向着后世科学家、工程师去转变。

  “说得好啊~”

  “工匠的力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力量。”

  “他们所研究出来的东西对于我们大明的繁荣富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蒸汽耕地机可以帮忙耕地,这纺纱机和织布机可以提高纺纱、织布的速度、效率,这蒸汽机可以提供强大的动力,带动诸多的东西。”

  “还有这火车,那更是国之重器。”

  “这些都说明工匠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是什么奇巧yin技,而是同样可以造福万民的东西,也是真正值得肯定的大道!”

  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的火车,再看看远处的高楼,密集的烟囱,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表示了肯定。

  以前总是被那些读书人、文人们忽悠,觉得治国之道就是孔孟之道,所有和孔孟之道不相符的都是旁门左道,都是微末之道,不足为道,也不值得重视。

  然而这些年来所见所闻,也是让弘治皇帝在思索,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孔孟之道真的就是万能的?

  靠着所谓的礼义廉耻就真的能够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靠着仁义道德就真的能够威服四海?

  大明能够有现在的这一切,所依靠的还不是强大的武力?

  而之所以有强大的武力,一方面是进行了军事改革,另外一个方面是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密云铁厂能够制造出最强大的铠甲和火器出来,没有这两样东西,大明就很难征服四方。

  以前是靠着孔孟之道,可是却是内忧外患,对比差距太大了。

  这也是弘治皇帝为什么对朱厚照如此宽松的原因。

  朝堂之上对于太子也是颇有微词,觉得太子专研微末之道,不尊孔孟,不学帝王之道、治国之道,这是不行的,经常有大臣上书要求弘治皇帝严厉要求太子,给太子择名师以教导之。

  但这些都被弘治皇帝给驳回,这都是弘治皇帝经历了诸多事情之后,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决定。

  毕竟身为皇帝,他对于自己的接班人,那同样是非常重视的,也是有着诸多严格要求的,不可能说真的放任不管。

  之所以不管,那是因为弘治皇帝觉得太子现在所学、所做的事情也是有意义的,对大明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火车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了火车,还愁无法巩固大明的疆土?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刘健、李东阳、谢迁等文臣一个个也是惊讶万分,同时也是忍不住微微皱眉起来。

  一直以来都是儒家独大,排斥百家,但现在的情况来看,弘治皇帝似乎有支持其它的意思。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