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27章 ,反思_大明镇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暗的一面,无论是那个国家,那个朝代都是如此,始终无法改变。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父皇为何要如此的勤勉,现在我多少有些理解了。”

  “很多时候,并不是天子要鱼肉老百姓,有灾荒了,天子也会减免一个地方的税赋,还会拨款、拨银子赈济灾民。”

  “可是具体执行的时候呢,减免的税收依然还在征收,只是到了下面这些贪官污吏的手中了,朝廷拨下去的银两和粮食,颗粒都没有到灾民的手中,又到了这些贪官污吏的手中。”

  “最终的结果是老百姓受苦受难,责怪天子没有关心民间疾苦,没有关心他们的生死,而天子则是以为自己尽心尽力的去救灾、赈灾,老百姓能够度过难关,这天下会太平。”

  “唯有这中间的这些官员,他们吃完上头又吃下头,瞒过上面又欺压下面。”

  “父皇每天勤勉无比,说到底还是为了这天下的老百姓,但是当皇帝,光勤勉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是需要智慧。”

  朱厚照看着夜空之中的星星,脑海中所想的是弘治皇帝此时此刻正在连夜批奏疏,辛苦无比。

  再想一想却是大明各地的那些官员,一个个酒池肉林,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至于最底层的老百姓,此时此刻,恐怕都还在辛勤的劳作。

  一番对比,让朱厚照对于国家、对于天子、对于天下事也是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

  “殿下真是语出惊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也是非常惊讶他能够有这样的心得体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想一想历史上的朱厚照,他登基之后,和他父皇是完全相反的,他不喜欢上朝,也不喜欢处理朝政,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什么事情都不做。

  相反,他重新启用厂卫,广开耳听,又重视军事,对外打赢鞑靼小王子,这些都足以说明他对于当皇帝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

  弘治皇帝是勤奋,是勤俭,但说实话,无论是手段还是智慧都很一般,有点被文官忽悠瘸了的感觉,事事听文官的。

  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给大明带来了一个稳定和看似不错的局面,但却是无法在根本上解决大明所面临的问题和弊端,并且还将这种弊端和问题变的更加严重,让文官集团持续做大,最终到中后期的时候,已经尾大不掉,难以收拾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听从文官建议进行盐税改革,该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导致边军彻底的败坏,再无战斗力,以至于明朝末期面对鞑子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时,朝廷硬生生的被拖死。

  朱厚照或许是清楚的看到明朝所面临的这种局面,想要有所改变和作为,只是他死的太早,也太突然了,很多东西都没有完成就匆匆走了,最后便宜了朱厚熜,而朱厚熜也是看到了这种局面,一直在和文官们斗智斗勇,但始终也是没有找到解决大明问题的办法。

  现在朱厚照都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这让刘晋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殿下,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的反思,思索出好的解决的办法,其中的核心就是关于权力的制衡与监督!”

  想了想,刘晋也是将后世关于权力制衡与监督的一些知识、内容慢慢的讲述出来。

  个人觉得弘治皇帝的评价过高了,他其实只是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皇帝,只是因为对文官好,所以这些文官给他的评价高,正德皇帝其实是很有想法和作为的皇帝,但却是被史书写的一无是处,历史是一个谜题,我们这些后人是很难知道真正的历史!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