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64章 ,无为而治的时代过去了(加餐)_大明镇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还有赣南这样的地方,匪患竟然已经如此的严重,眼前这个陆宗学,竟然没有丝毫作为,弘治皇帝都恨不得宰了他。

  “革去陆宗学赣南巡抚之职,革去功名,贬为庶人。”

  弘治皇帝冷冷的下令。

  “陛下,陛下,臣知错了,臣知错了,请给我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

  陆宗学一听,顿时就傻眼了。

  辛辛苦苦一辈子,二十年寒窗苦读才考上功名,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这才一步步的做到了从二品封疆大吏的位置上面。

  然而现在,一下子就打回了原型,不仅仅丢掉了乌纱帽,连功名都被革去,以后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了。

  “无为而治的时代过去了!”

  众人看着被拖下去的陆宗学,一个个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当官摸鱼,这几乎是大明官场的一个普遍现象了,很多时候上面的皇帝都已经急的火烧眉毛了,一道道圣旨不断的发下去了。

  可是到了下面的衙门和各地方的官府衙门时,这些官员根本就没有什么动静,皇帝的圣旨是圣旨,不过只是在京城,这出了京,皇帝的圣旨也只是圣旨了。

  这就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现象。

  皇帝对大明各地、各个方面的掌控几乎是没有什么掌控,这也是为什么再过几十年的时候,张居正要进行改革,要制定考成制度的原因了。

  因为不仅仅是对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的反应,这内阁的政令,朝廷的政令到了各地方也基本上都成了一纸空文,各级官员该干嘛还是干嘛,该摸鱼还是摸鱼,该吃吃喝喝还是吃吃喝喝。

  反正做事不做事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于做事一旦出事了,还会有责任,不做事还能够更轻松一些。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没有考成制度的情况下,这官员的升迁之类的,完全就是看关系,看银子,根本就不看你是不是有能力,到底有没有做多少事情。

  很简单的来说,内阁首辅刘健的老乡刘宇,也就是那个在太原、大同的三边总制,他能够当三边总制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少的能力,而是因为他是刘健的老乡,都是河南人,时常给刘健送送萧敬什么的,深受刘健的器重,故而在刘健的推荐下当上了三边总制。

  类似于刘宇这样的案例,那不知道有多少,大明的官场,始终看得是关系,而不是能力,不过这一点,自古都差不多,古今中外也基本如此。

  可是官员毫无作为,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现象也是导致了大明朝政的腐烂,皇帝也只能管管朝中的这些大臣,至于朝中的大臣也只能够管管京城,放大到整个大明朝。

  皇帝的圣旨出不了京城,朝中的政令到了地方是一纸空文。

  这也就是为什么弘治皇帝会大力支持刘晋进行吏治改革的原因,因为弘治皇帝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

  这大明的官员实在是有太多、太多尸位素餐的人,不做事也不想做事,对于想做事的人还进行打击和排挤,你说这样的情况下,皇帝纵然是有心要管理好这个国家,也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如果不是刘晋改革税制的话,这朝廷没有银子的情况下,那更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大家觉得呢?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